第一节: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

商品经济的形成与发展

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

商品经济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,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

自然经济:

  1. 即自给自足经济,指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,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
  2. 特点:生产力水平低下,排斥社会分工,生产规模狭小
  3. 自然经济是同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相适应的

商品经济: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,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。产生条件:

  1. 存在社会分工:社会劳动者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
  2.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

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

  1. 商品的二重性:
    1. 使用价值
      1. 商品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,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物质关系,是商品的自然属性,使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,离开了它商品就将不复存在。
      2. 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,而是通过交换用来满足别人的、社会的需要的。
      3.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。
    2. 价值
      1.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,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。
      2.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,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实用价值,但是只有这种有用物品是劳动产品并且作为商品时才具有价值。
      3. 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是相同的,因此可与互相比较。
      4.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,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。
      5. 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。
    3.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,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。
      1. 对立性: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是相互排斥的,二者不可兼得。要获得商品的价值,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;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,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价值。
      2. 统一性:作为商品,必须同时具有实用价值和商品两个因素。
  2. 劳动的二重性
    1. 具体劳动: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
    2. 抽象劳动: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、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,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。
    3. 任何一种生产商品的劳动,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,另一方面有一般的抽象劳动,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。
    4.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。
  3. 劳动和价值的关系
    1.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
    2. 抽象劳动构成商品的价值

商品价值量的决定

商品的价值包括质的规定和的规定两个方面。

  1. 商品的质的规定回答的是价值的实体是什么
  2. 价值的量回答的是价值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和怎样决定